伯利兹面积22963平方公里,位于中美洲东北部,北和西北邻墨西哥,西和南与危地马拉接壤,东濒加勒比海,海岸线长322公里,境内多山地、沼泽和热带丛林。地形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地形以玛雅山脉为主体,山脉为西南—东北走向,其支脉科克斯科姆山的维多利亚峰海拔1121.97米,是全国最高峰;北半部为海拔不到61米的低地区,其中大部是沼泽,有伯利兹河、纽河和翁多河流经。
伯利兹国徽启用于1981年,国徽上有一棵枝叶茂密的绿色红木树,这是伯利兹的国树,是伯利兹人的骄傲。伯利兹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占国土总面 积70%以上,盛产红木、苏木和染料木等名贵木材,伐木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徽底部蓝色的天空下,有一艘扬起风帆、破浪前进的渔船,代表捕鱼业和航海业;左上方是表示伯利兹与英国密切联系的“米字旗”和交叉的撬杠及短斧;右上方的锯子和长斧象征“森林之国”伯利兹发达的伐木业。国徽两侧各有一名土著人手持斧头和撬杠,象征以伐木为生的当地居民。底部的饰带上写着伯利兹谚语:“大树底下好乘凉”。
伯利兹位于中美洲东北部。北和西北邻墨西哥,西和南与危地马拉接壤,东濒加勒比海。海岸线长322公里。境内多山地、沼泽和热带丛林。地形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地形以玛雅山脉为主体,山脉为西南—东北走向。其支脉科克斯科姆山的维多利亚峰海拔1121.97米,是全国最高峰。北半部为海拔不到61米的低地区,其中大部是沼泽;有伯利兹河、纽河和翁多河流经。属热带雨林气候。 原为玛雅人居住地。16世纪初成为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国殖民者入侵,1786年英国派驻行政官,取得实际管辖权。1862年英国正式宣布伯利兹为其殖民地,改名为英属洪都拉斯。1964年1月伯利兹实行内部自治,但国防、外交和治安仍由英国负责。1981年9月21日伯正式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主体为蓝色,上下各有一红色宽边,正中为白色圆地,其中绘有50片绿叶环绕的国徽。蓝色代表蓝天和海洋,红色象征胜利和阳光;50片绿叶构成的饰环表示纪念该国自1950年开始为争取独立而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 伯利兹人口22.1万(1996年估计)。多为混血种人和黑人,其中还有印第安人、玛雅人、印度人、华人和白人。官方语言为英语。近半数以上居民通用西班牙语或克里奥尔语。居民中60%信奉天主教,其余多信奉基督教。 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人民生活用品绝大部分靠进口。1991年伯利兹国民生产总值为7.912亿伯利兹元。 伯利兹森林资源丰富,覆盖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主要产红木(称为国木)、苏木和染料木等贵重木材。沿海渔业资源也很丰富,盛产龙虾、旗鱼、海牛和珊瑚等。矿藏有石油、重晶石、锡石、黄金等,但未发现有可供商业性开采的储量。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水果、水稻、玉米、可可等,其产量基本能满足国内需要。 伯利兹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较大。其世界第二大堤礁以及玛雅遗迹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另外,伯利兹还有八大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美洲虎和红脚鲣鸟保护区为世界仅有。伯利兹交通较方便,有公路2000余千米;伯利兹城为主要港口,伯利兹与牙买加有定期班轮往返,与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等地都有良好的海上运输线。菲利普-戈德森国际机场有通往南、北美洲的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