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全称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坦桑尼亚由坦噶尼喀(大陆)和桑给巴尔(岛)两部分组成,领土总面积为94.5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桑给巴尔2657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濒印度洋。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东部沿海为低地,西部内陆高原面积占内陆总面积一半以上,东非大裂谷从马拉维湖分东西两支纵贯南北。东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鲁菲季(长1400公里)、潘加尼、鲁伏、瓦米等。湖泊众多,有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等。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的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凉爽而干燥。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1~25℃。桑给巴尔的20多个岛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6℃。 坦桑尼亚共有26省,114县。其中大陆21省,桑给巴尔5省。 坦桑尼亚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公元前即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公元7-8世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开始大批迁入。公元10世纪末,阿拉伯人在这里建立伊斯兰王国。1886年,坦噶尼喀被划归德国势力范围。1917年,英军占领坦全境。1920年,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坦改为英“托管地”。1961年5月1日,坦取得内部自治,同年12月9日宣告独立,一年后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国。桑给巴尔于1890年沦为英国“保护地”,1963年6月获得自治,同年12月宣告独立,成为苏丹王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1964年1月,桑给巴尔人民推翻苏丹王统治,成立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29日改国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绿、蓝、黑、黄四色构成,左上方和右下方为绿色和蓝色的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带黄边的黑色宽条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绿色代表土地,还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蓝色象征河流、湖泊和海域;黑色代表非洲黑人;黄色象征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财富。 坦桑尼亚人口3700多万,其中桑给巴尔约100万(2004年估计)。分属126个民族,人口超过100万的有苏库马、尼亚姆维奇、查加、赫赫、马康迪和哈亚族。另有一些阿拉伯人、印巴人和欧洲人后裔。斯瓦希里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通用语。坦噶尼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桑给巴尔居民则几乎全部信奉伊斯兰教。 坦桑尼亚是一个农业国,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高粱、小米、木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剑麻、腰果、丁香、茶叶、烟叶等。 坦桑尼亚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煤、铁、磷酸盐、天然气等。坦桑尼亚的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口替代型轻工业为主,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皮革、制鞋、轧钢、铝材加工、水泥、造纸、轮胎、化肥、炼油、汽车装配和农具制造等。 坦桑尼亚旅游资源丰富,非洲三大湖泊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均在其边境线上,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世界闻名。坦桑尼亚的著名自然景观包括恩戈罗戈罗火山口、东非大裂谷、马尼亚纳湖等,另外还有桑岛奴隶城、世界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阿拉伯商人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