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名称:利比亚-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LBA)
国家首都: 的黎波里
国家面积: 1,759,540平方公里
国家代码: LBY
所在大洲: 非洲
法定语言: 阿拉伯语
法定货币: 利比亚第纳尔
国际区号:+218
国家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利比亚面积约175.95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
利比亚国徽是2011年2月27日临时采用的利比亚国家过度委员会的会徽。2011年09月20日联合国大楼外,利比亚过渡当局使用的红、黑、绿三色旗,已经取代了卡扎菲时代的国旗。“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的国名被简单的“利比亚”所代替。新国徽具体解释如下:黑色代表昔兰尼加地区,红色代表费赞地区,亦象征人民的鲜血;而绿色代表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和伊斯兰教,亦是繁荣的象征。波浪条纹象征海洋。周围环绕着的是其名称的阿拉伯文和英文。(注:由于利比亚战争已经结束,所以利比亚国徽指2011年利比亚革命中反对派组建的临时政府利比亚国家过度委员会领导的新利比亚的国徽。原先旧政权统治的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国徽已不复存在。此前老国徽雄鹰胸前的绿色盾牌象征人们心中的伊斯兰教在渴望和自卫中长存。国徽下端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1977年和1985年,利比亚虽然两度更改国名,但国徽饰带上的国名却未作改动。)
利比亚,全称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侯,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1990年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锡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利比亚人口567万(2005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 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较多,其它资源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主要工业部门是石油开采、炼油,还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发电、采矿、纺织业等。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粮食不能自给,大量靠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 主要城市 的黎波里:的黎波里(Tripoli)是利比亚的首都和最大港口,位于利比亚的西北部、地中海南岸,人口200万人(2004年)。的黎波里自古以来就是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三个市镇,统称“的黎波里斯”,为“三市”之意,后来其中两市在公元365年毁于大地震,居中的奥耶市独存,历经沦桑,发展成为今天的的黎波里。的黎波里市曾被罗马人占领达600年之久,后又遭汪达尔人侵夺和拜占庭的统治。7世纪时,阿拉伯人来此定居,从此,阿拉伯文化在此生根发芽。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后成为首都。